點擊下方地圖可查看歷年植樹規劃地區
近60年來,台灣的經濟突飛猛進,跟著到處開發、建設、濫墾、濫葬….,造成台灣的生態被嚴重破壞,再加上政府的不重視生態保育,民眾的生態觀念缺乏,不足以監督政府,以致於公園、學校、社區、公共建設的景觀造景,千篇一律的都用外來種的植物,進而讓這些外來種泛濫到野外,造成台灣生態的大浩劫。
曾幾何時,公園、學校看不到蝴蝶,看不到很多鳥類,大家卻習以為常,甚至連野外的生態也每況愈下,連帶的也影響到下一代的生物教學,老師不敢將學生帶至戶外,學校又沒有任何生物可供老師跟學生做觀察、做教學。
原生植物是所有生物賴以維生的基本要素,我們再不思考做改變,那麼我們不只在教育上會輸在起跑點,我們的生活及健康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。
生態廊道的建置
2011年協會開始努力在全國推廣原生植物,努力要建立一條全國的生態廊道,也就是目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(舊稱林務局)所推動的全國綠網計畫,前後十年,從第一年找不到一個地方願意讓我們種植原生植物,到最近這幾年,是學校拜託我們規劃種植原生植物,協會每年固定提計畫案,申請補助或向企業募集有限的金額, 辦理植樹嘉年華,它的作用是在於:
- 現在都市開發,整個生態破壞殆盡,缺乏生態補償的概念,所種植的植物皆為外來種的景觀植物,這都不是昆蟲、鳥類需要的植物,因此無法帶來生態,學校老師不敢把學生帶到戶外教學,如果我們能夠將學校改變種植原生植物,做棲地營造,就能讓老師安心的在學校帶學生做觀察,改變以往生物教學照本宣科的錯誤教學方式。
- 如果能夠將全國的學校、社區、及公園都串連起來就能夠由點鋪成面,形成一條全國的生態廊道。
- 要改變所有人錯誤植樹時間的觀念,在植樹節種樹是最不好的時間,植樹節是紀念國父逝世紀念日,所以所種的植物就跟國父一起走了,因為台灣從3-10月是熱死人的天氣,三天不澆水肯定死一堆,所以應該在11-2月植物的休眠期種才是對的 。
- 每次的狂炸雨,或大颱風就倒一堆樹,主要是種大樹的錯誤迷思,一棵喬木只有一根主根,而且要是從種子開始育的苗才有,但是種大樹,在搬運的過程中一定會砍掉主根,主根砍掉不會再長,只剩鬚根,等樹冠層大了,就無法支撐,倒了是很正常,因此我們應該改變觀念,從小苗種起,3-5年就可以超過那些大樹,而且會長得更健壯。
- 所有現今的植樹活動都是只有喬木跟灌木,一個森林的形成不應只有這些,生態的植物應該涵蓋喬木、灌木、草本及藤本植物,才能形成三個冠層,防止大雨的沖刷,避免造成土石流。